top of page

梁毓偉|港青為何都想創業?

文:梁毓偉

作為青年工作者,筆者一直認為《青年發展藍圖》提及的「四業」,是香港青年人最切身的四道重要課題:「學業」和「就業」是每個青年成長及投身社會的必經階段、「置業」則與長期住屋需要及成家立室傳統相關。至於「創業」則是對應當代青年的事業新趨勢,尤其在數字經濟模式下,青年人以做生意為目標,相關的資本和門檻都更見容易。

事實上,當我與不同青年朋友、辦事處同事傾談時,發現他們普遍都認為「工字不出頭」,打工的目的要不是為了儲錢去體驗生活,就是希望辭工後轉做小本經營,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小生意當代香港青年有知識技能、又有主見和頭腦,因此更喜歡挑戰自我,追尋夢想。其中部分青年更看中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北上闖蕩,以追求創業的挑戰與成功感。


對比起80、90年代港商北上,現時年青人想到大灣區創業,其實已有不少渠道。其中民青局及青年發展委員會自2021年便就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支持他們在大灣區創新創業,計劃不但給予創業者最多60萬元起動資本,同時創業過程更有指導和支援。單是最近一期,我們就招募了217隊青年創業團隊,北上打拼。

毫無疑問,內地市場龐大,確是商機處處,不過做生意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找對門路,這樣才能在汰弱留弱的競爭中站穩陣腳。因此政府近年在大灣區為青年人設立了「創新創業基地」,內裏不但有各項支援、諮詢,更重要是能夠聚集「同路人」,彼此分享創業上的經驗以至「伏位」,做到互相照應、互相扶持。我不時都會直接走訪這些雙創基地,細聽這些在內地打拼的香港青年心聲,其中自不然都聽了不少辛酸。就好似有港青的初創公司在內地千辛萬苦經營港式「迷你倉」業務,但到申請政府協助中小企提升競爭力和開拓內海外市場的「BUD專項基金」時,卻因業務在內地經營而被拒。也有青創企業在內地站穩後,希望回來開拓本地市場卻處處碰壁。

由此可見,政府對青年創業者可更為重視,支援亦可更為到位。譬如政府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可以投資到具潛力的青創企業,推動產業發展之餘,亦扶持出新一代本地企業家。而政府的採購服務,以至海外市場推廣,亦應該更為重視及推廣香港青創企業的產品,以打響其知名度。這樣青年人的小本經營才有空間茁壯為大企業,經濟動能才能因此拉高。

當然,這些創業青年在吐完苦水後,更多時間都是興致勃勃地向我分享跨過創業難關的經歷,以及積極介紹他們的心血結晶。我相信就是這種遇難越難,克服挫折的成就感同吸引力,促使愈來愈多青年人離開「舒適圈」,走上本地或北上的創業路。

Comments


bottom of page